持这种观点的人首先提出了两个疑问:
第一,刘备素有知人之名,他应该知道张飞的脾气,以及他和和曹豹的矛盾,但为什么刘备仍然把这两个人一起留在徐州?
第二,刘备是陶谦指定的继承人,而曹豹是陶谦的嫡系,按理说曹豹和刘备关系应该不错,刘备在徐州的时候,也没见曹豹与刘备的兵马发生冲突,但为什么刘备一走,张飞和曹豹就突然闹到了兵戎相见的地步?
根据这两个推测,持“刘备罪魁,张飞背锅”说的人的出了一个推论:把张飞和曹豹留在徐州,以及张曹二人爆发冲突,都是刘备故意安排的阴谋,其目的只有一个:即以张曹二人私人恩怨为名,借张飞之手,除掉徐州的丹阳兵势力,实现刘备对徐州的统一领导。
![]() |
陶谦 |
首先,刘备占据徐州是由客变主,而丹阳兵是由主变客。丹阳兵与刘备嫡系部队的关系本来就很微妙。而且,刘备入主徐州后,要任用自己的亲信,扩充自己的人马,这时丹阳兵就成了绊脚石。
其次,丹阳兵虽然骁勇,但军纪一直令人头疼,骚扰百姓、甚至杀人抢劫时有发生,很多人认为曹操的父亲曹嵩在徐州被杀就是陶谦手下丹阳兵干的好事。而刘备一向以爱护百姓着称,他想治理好徐州,就要约束丹阳兵,但丹阳兵一贯骄纵,又非刘备嫡系,两者的矛盾必然激化。
最后,尽管丹阳兵也一度是刘备部队的一个重要部分(陶谦曾拨了4000丹阳兵给刘备壮大军势),但刘备在徐州得到了糜竺等大商人和陈登父子等地方豪族的支持,陈登父子甚至给刘备描绘了“步骑十万”的扩军蓝图。有了这些的支持和承诺,刘备也就不再需要不听话的丹阳兵。
所以,为了除掉碍事的丹阳兵,刘备设计了一个阴谋,他将与丹阳兵首领曹豹有矛盾的张飞留在徐州,并授意张飞以和曹豹之间的私人矛盾为名,出手干掉丹阳兵,这样既解决了那帮兵痞,又不会影响他刘备的形象。
刘备这个借刀杀人的方法确实不错,但却有三个严重失误:
第一,时机选择失误。
刘备选择与袁术打仗时解决内患,导致张飞兵力不足,没能速战速决一举消灭丹阳兵。
第二,对吕布估计失误。
刘备以为丹阳兵能很快被张飞消灭,但事与愿违,丹阳兵不仅顶住了张飞,还勾结了吕布,而吕布又是出了名的恩将仇报,他没等刘备缓过手来,就恬不知耻地夺了徐州。
第三,对丹阳兵估计失误。
刘备以为把丹阳兵的首领曹豹搞掂后,剩下的人就会树倒猢狲散,可没想到,丹阳兵竟然出奇的团结顽强。他们在曹豹被杀后(有的史书认为曹豹没死),由中郎将许耽领导继续与刘备势力为敌(中郎将许耽派遣司马章诳通知吕布,然后等吕布率兵赶来,给吕布开城门),最后竟扭转了整个徐州的局势。
上述就是“刘备罪魁,张飞背黑锅”说的基本内容。根据这种说法,丢徐州的主要过错在于刘备消灭丹阳兵的阴谋失败,而张飞只是一个阴谋执行者,不应为刘备背黑锅。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