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辨之战是刘备发动的汉中战役的一部分。
公元217年(建安二十二年),刘备终于在益州站稳了脚跟,开始认真考虑夺取汉中的作战计划。对此,刘备的新近谋士法正作了全面的战略分析。法正认为:
第一,曹操之所以在夺取汉中后,迅速撤走,而不是进攻益州,必是因为国有内乱,所以,现在进攻汉中正当其时;
第二,曹操留下守汉中的夏侯渊、张郃非一国之帅,所以,现在进攻汉中必可取胜;
第三,汉中地理位置重要,如果攻取汉中,不仅从政治方面能够鼓舞西川,而且还得到三个战略益处:上,可以夺取关中,进军中原,实现讨伐国贼,尊崇汉室的目标;中,可以蚕食雍、凉二州,开拓国境;下,可以固守要害,是持久的计谋。
![]() |
法正 |
刘备的汉中作战计划采用了两面出击的战略:
一,在主战场的汉中方面,刘备率法正、黄忠、魏延、赵云、高翔等,先用黄权之计攻破巴东郡的朴胡及巴西郡的杜濩,进攻汉中的阳平关;
二,在次要战场的凉州方面,刘备令马超、张飞、吴兰、雷铜、任夔等攻武都郡,屯于下辨,目的是伺机攻击攻击雍州,同时牵制曹操方面军力。刘备派遣马超参加凉州作战,目的无非是要利用马超在凉州的声望,但刘备同时又对马超不放心,就自己的亲信将领张飞随行,所以,尽管马超的声望、职位都略高于张飞,但凉州方面的军事指挥权应在张飞手中。
对于刘备的大举进攻,曹军的对策是:夏侯渊守阳平关,张郃守广石、徐晃负责马鸣阁至阳平一带,主力抵挡刘备军,曹洪与曹休则率军在凉州抵挡张飞军。与马超和张飞的关系类似,曹操虽派曹洪为主帅,但他知道自己的这个从弟是个酒色之徒,没什么本事,而骑都尉曹休智勇兼备是个将才,所以曹操对曹休说:“你虽然是曹洪的参军,其实是将帅。”曹洪听闻此令,便把指挥权都交给曹休负责。
从战局发展来看,刘备的两面出击战略并不成功。
在汉中方面,刘备在公元218年(建安二十三年)七月派陈式等攻击马鸣阁,被徐晃击败,士兵中有部分甚至在逃亡时掉进山谷中。刘备率主力精兵又不能攻克屯兵广石的张郃。刘备无奈只得发信到成都要求增兵。诸葛亮接受杨洪“若无汉中,则无蜀矣”的意见,立即发兵援救。刘备得到援军后,继续与曹军对峙。
![]() | |
曹休 |
下辨之战的失败主要原因有两点:
第一,刘备不应该施行两面出击战略。
![]() |
张飞 |
第二,张飞分兵是重大失策。
张飞分兵固山之举让人莫名其妙。正如曹休分析的,如果张飞是想断曹军后路,就应该悄悄行动,但如果张飞是想重新调整军力布置,在固山集结,就应该考虑到曹军的威胁。可张飞偏偏大张旗鼓的分兵,却又没在下辨留下足够抗敌的军队。
张飞如此做的最有可能的解释应该是轻敌。张飞前不久曾经击败过曹军名将张郃,正处在信心爆棚的阶段,而且张飞很可能知道曹洪是个饭桶,但不知道曹休的本事,所以,老于兵戈的张飞一时托大,被后起之秀曹休抓住机会打得大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